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

報告

現時香港在市區的可建公屋用地已幾乎完全飽和,市區的空置公屋單位也因近年來的經濟問題而不斷減少,即使日後在市區有新公屋落成,通常也只會分配給受市區重建影響的徒置區和唐樓居民。所以現時一般要求申請公屋的用戶或家庭,一般只能可以被分配至新界一些比較遠的公共屋邨。(貽)

而踏入新世紀,香港公共房屋數量並沒有減少,反而隨著人口增加、舊型屋村重建以及希望減低輪候時間,公屋供應數量有所增加。
重建時拆去的不單是建築物,還有社區,甚或是幾代人的回憶。當中牽涉到的問題如究竟為何要保留、保留了的是誰的歷史、誰的記憶,又由誰來界定。(燕)

公共屋邨高速轉變無可避免影響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。拆與建,很難把持平衡點,一個什麼都拆的城市,沒有歷史;一個什麼都不拆的城市,沒有進步發展的空間。問題是:為誰而拆或不拆,憑什麼標準去決定拆或不拆,拆了的要發展作什麼,不拆的又保留了什麼等。(雪)
 
我們不會一廂情願認為舊的美,而妄顧衛生、防火、結構安全的問題,但解決市區老化問題也未必需要大規模的迫遷、將整個社區拆卸,卻沒有對症下藥,好好考慮並對應問題加以復收。
這份功課讓我留意 到保護居住環境的重要性,也讓我更了解香港房屋的用途和類別(顯)